rooster
美國許多大學有個不成文的慣例: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堂課,大家都要自我介紹,互相熟悉一下。國際學生在講完自己的基本情況之后,還免不了要附帶介紹一些自己國家的習俗。中國學生自然會提到過年的話題。2005年是雞年,不少人指著掛歷上的公雞講給老師和同學聽,今年是year of the cock。
雖然大家看著圖片都能明白year of the cock的意思,但還是會顯得非常驚訝,儼然一副“你說什么?我沒聽錯吧?”的表情。中國學生通常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時候事,繼續用year of the cock說下去。在他們的印象里,cock就是公雞,公雞就是cock, 要用”公雞“的地方,英文理所當然用cock。
事實上,rooster才是妥當的名稱,因為cock作為公雞的用法只出現在比較久遠的文學著作里,是不折不扣的古文,對于21世紀的英語為母語者來說,cock作名詞只有一個意思,即“男性生殖器”。對美國傳媒影響深遠的七大穢語(請參考tits)之一就是cocksucker,而它之所以被禁就是因為cock的這種含義。
既然說到了cock, 再順便提一下dick。兩者的意思完全一樣,使用頻率也不相上下,是口語里最常用來代替penis的單詞(penis是學名)。
熟悉美國情景喜劇Friends的朋友一定記得這個情節:Phoebe和一個很吊兒郎當的男人嘗試著交往。從言談舉止不難看出,兩人肯定沒戲。就在Phoebe準備告辭的時候,那個男人突然說了一句“You know, I have a Ph.D.” Phoebe當然很驚訝,問了句“Really”?那個家伙得意洋洋地解釋道路,”yeah, pretty huge d…” Phoebe沒等他說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上面提到的雞年笑話充分說明了文化背景對語言的重要性。如果不了解美國的文化,不注意美國人的用詞習慣,這樣的笑話就會層出不窮。再舉兩個典型的例子:
首先,中國學生習慣把橡皮叫做:rubber。這在英國當然沒問題,但在美國就要三思了。對于美國人來說,橡皮只有一種說法:eraser。
Rubber在美式英語里等于condom(避孕套)。你向別人借橡皮的時候,如果說”Can I borrow your rubber?”想象一下會多么尷尬。
其次,不少中國學生管貓咪叫pussy。這又是個非常不妥的稱呼。Pussy在美國人眼里是很粗俗的俚語, 意思包括:一、女性的陰部(類似于”cock=男性生殖器“);二、對女人具有侮辱性的稱呼)程度不亞于bitch);三、窩囊、膽小、缺乏男子氣概的男人。因此,要說貓咪還是乖乖地用(little) cat為妙。
還是那句話,大家在英語培訓學校學英語的時候,語言和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只有掌握英語為母語者的用詞習慣記住他們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更深入而有效地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