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我們美好的大學時代,印象中但凡南方的方言,比如上海人、江蘇人、四川人講普通話是必定比北方人要困難的,而為了同學們之間能順暢地交流,大家不得不都說普通話,而這時候,如果一個上海同學和五個東北同學同屋,不用到大四,到大二就好,這聽起來文縐縐的上海話就肯定有五成以上染成了粗獷的東北風格,這點可以看出語言環境的重要性。
有些外國朋友總纏著我讓我教他們幾句中文,我放慢語速,盡量地將普通話做到國標水平教給他們,甚至將口型做得很夸張,而這話從他們口中一說出來,總是給我的心里造成一點點的挫敗,那調調真怪。于是我想,也許他們聽我們講英語也是這樣感覺怪怪的。
如果被想象說母語一樣把我們的情緒和想法完全融入我們的語言,開始必定是從簡單的模仿開始的,你開始要聽的是最最平靜的語言,還記得小時候那句“this is a pen.”嗎?是的,不要不相信,開始的模仿就是這么簡單,才能讓你暢快而完整地表達你的想法,你可以發怒,你可以興奮,你甚至可以含沙射影、笑里藏刀。
相較于英式發音來說,美式發音有如下特點:
1.在/ s / / f / / m / / n /等輔音之前的字母a,美國英語一般讀作/ æ /音。如:美國人將pass(通過),chance(機會)分別讀作/ pæs /,/ tʃæns /。
2.在美語中,r在輔音前發明顯的卷舌音,在詞尾時亦發音,如:farm / fa:rm /,car / ka:r /。
3.當清輔音[ t ]夾在兩個元音之間,前一個是重讀元音,后一個是輕讀元音時,如writer(作家),美國人的習慣將清輔音濁化,所以writer和rider(騎馬人)發音幾乎相同。類似的例子還有latter(后者)與ladder(梯子);petal(花瓣)與pedal(踏板)。
4.非重讀字母e,在美語中常讀作[ e ]。如:美國人將except(除……外)讀作[ eksept ]。
5.詞尾-ile在美語中讀作/ il /或 / i:l /。如:hostile(敵對的)[ hɔstil ](美)。
6.美國人說話往往把非重讀音節中的元音都讀出來,如history [ histəri ],extraordinary [ ekstrəɔ: dinə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