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十大流行語調查
在即將揮別的2012年,源自網絡的流行語層出不窮:全球經濟衰退擋不住13億元中國人對“正能量”的期盼渴望;“高帥富”和“白富美”成為年輕人心目中成功的重要標準;“舌尖”上的盛宴大行其道;而無論人們對什么事件的真相發問,他們都會習慣性地說:“元芳,你怎么看?”
“正能量”“最美”為何這么紅?
中國語文文字協會于30日正式發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語”,分別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槍”“高富帥”“中國式”“亞歷山大”“最美”“贊”“接地氣”。
在十大流行語中,“正能量”位居榜首。“正能量”絕對是13億國人最愛的詞匯之一,使用者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201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時指出:中美雙方要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積累正能量。
語言學家指出,“正能量”本是物理學名詞,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的專著《正能量》,其中將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內在潛能,可以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活力。
語文文字協會總編輯、著名語言文字學者郝銘鑒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簽。
事實上,被列入2012年十大流行語的不少詞語例如“最美”“贊”,都可以被劃入“正能量”一族。
一個“贊”字,包涵了贊美、贊賞、贊嘆、贊同、贊許等眾多情緒,顯示出國人已經不再滿足于“圍觀”,而開始變得愛憎分明、激濁揚清。
2012年頻頻出現于媒體報端的“最美”,更形成了一股感動中國的強大新力量。從“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到“最美戰士”高鐵成、“最美女法官”后莉……層出不窮的“最美”背后,涌動的是國人對真善美的渴求。
質疑類流行語為數眾多:“元芳”“躺槍”榜上有名
2012年仍是網絡輿論監督年。質疑表象、探尋真相的網民每每從看似平常的事件中發掘出可疑的蛛絲馬跡,“表叔”“房叔”等紛紛被網民的火眼金睛識出而落馬。“元芳,你怎么看?”也逐漸演變為中國人的口頭禪之一。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網絡輿論監督的“烏龍事件”發生,無辜者遭受牽連,只能苦笑“躺槍”。
社會學家指出,“元芳體”大紅大紫,表現出的是國人習慣于對備受關注的事件“表達某種質疑、嘲諷或公開征詢看法”,折射出的是社會公眾探尋真相的心理。
“躺槍”同樣折射了公眾的質疑心理。一般而言,槍戰中如果躺在地上,中槍的概率是最低的。“躺著也中槍”,用來形容無緣無故地受到牽連,或被卷進是非。
“中國式”“高富帥”耐人尋味、“舌尖”“接地氣”傳遞草根喜樂
2012年,中央電視臺在深夜播出的一檔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經意間紅遍大江南北。億萬國人興致勃勃地以“舌尖上”造句,從中折射出的是樂天豁達、熱愛生活的“草根”心態。
與此同時,“接地氣”的影視作品,正在逐漸成為國人欣賞的主流。小成本喜劇電影《泰囧》在歲末年終票房“一騎絕塵”,直奔華語電影的新紀錄10億元而去,正是因為它酣暢淋漓地“烹飪”出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2012年,還有一些流行語格外耐人尋味。在“真愛難覓”“剩女如云”的時代,“高富帥”“白富美”以指代“在擇偶方面最有優勢的男人和女人”而勝出,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熱門詞匯。這其中,既有人們對美好婚戀的艷羨,也寄托著“草根”百姓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對平凡現實的自我解嘲。
類似的詞匯還有“壓力山大”和“中國式”。前者已經被網民改造為幽默感十足的“鴨梨山大”,折射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焦慮情緒。后者源自王海鸰小說《中國式離婚》,今年因“中國式過馬路”的被曝光而重新走紅。國人如今對幾乎所有看不懂的現象都冠以“中國式”的解嘲,于其中寄托著對改變不合理現狀、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每一個時代中,熱門流行語都是社會心態和社會發展狀況的‘晴雨表’。而在2012年,新媒體的推波助瀾讓中國人‘流行語’的變化更為迅速。”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點評說。
無論是“正能量”還是“鴨梨山大”,2012年的這些流行語承載著13億中國人糾結的情緒和復雜的訴求,它們如此鮮明地涂抹著當下時代的情緒色彩,也為社會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動力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