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ybopper
美國年輕人大多熱衷于討論音樂和服裝,而每次討論這樣的話題,總免不了要出現teenybopper這個單詞。
Teenybopper本來是指喜歡流行音樂和新潮服裝,年齡在10—13歲之間的時髦少女,是個中性詞匯。但近年來,它在美國已經徹底演變成貶義詞。美國人給它下的新定義是:迷戀偶像歌手、喜歡模仿當紅明星的穿著、缺乏品位的少男少女,帶有強烈的鄙視意味。
記得四五年前,正是男孩兒團體風頭最勁的時候。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和★NSYNC(超級男孩)可謂紅得發紫。他們的唱片一路熱銷,屢屢創下不可思議的紀錄。MTV臺的王牌節目TRL(Total Request Live, 是一檔音樂錄影帶的排行榜節目)更是成了他們的天下,冠亞軍的位置幾乎一年到頭都江堰市被他們包攬。
很自然地,年輕人討論的話題也離不開這一男孩兒團體現象。優朗英語口語培訓學校出國留學部樂老師覺得很多人認為Backstreet Boys和★NSYNC是包裝出來的偶像,不會樂器,不懂創作,沒有真正的才能,不配主宰樂壇。但憤憤不平之余又無可奈何,畢竟他們就是受匈,別人的唱片就是賣不過他們的。于是,這些人就酸溜溜地說男孩兒團體的樂迷都是teenybopper之流,只會盲目迷戀偶像,缺乏品位偶像歌手的作品都是teenybopper stuff.
我雖然不同意喜歡偶像歌手就量teenbopper的看法,但如果你聽的音樂只限于此,而且對創作型歌手不屑一顧,那被冠上teenybopper的頭銜也就不冤枉了。
與teenybopper密切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street cred,全稱為street credibility。它指年輕人推崇的行為方式、音樂欣賞品位和著裝風格(這里的年輕人特指經歷過生活、較為成熟的城市青年), 帶有褒義。Street cred 和teenybopper基本上是對立的關系。你的street cred越高,你往往越不喜歡teenybopperstuff;反之亦然。
和teenybopper一樣,sdtreet cred沒有相對應的中文詞匯,知道怎么用就行了。舉例如下:
His never-say-die attitude has earned him a lot of street cred.(他永不放棄的態度使他受到很多年輕人和推崇。)
If you wear these clothes to their party, your street cred will go down the drain I, I swear.(如果你就穿這身衣服去參加他們的派對,你的美好形象肯定完蛋,我發誓。)以上文章出自地道美語文化,由優朗英語培訓學校提供,轉載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