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如何看病?有記者采訪了身在美國工作和留學的兩位人士,他們的看病經歷可讓您對美國的醫療保險有時了解。
案例一 看病貴 看病難
第一、 買保險。對那些剛來到美國的朋友,一定要買保險。不買看病就很貴。掛號費一般是50~70美元,一個普通的風寒感冒可能就要花掉近1000美元,生小孩就要1萬多塊。通常雇主會為員工支付一定費用,幫助員工為自己和家人購買醫療保險,這算是員工福利。有些雇主沒有能力為員工買醫保,員工就只能完全自費。由于個人購買醫療保險的費用很貴,很多人選擇不買保險。第二。預約醫生。除了看病貴,有保險的中產階級家庭也存在“看病難”的問題。一些相對省錢的醫療保險項目則要求患者必須選擇指定醫生,除非是威脅生命的急診,一般有病要先給指定醫生打電話預約。如果病情復雜,要由家庭醫生開具轉診單,再找保險公司認可的專科醫生預約。如果自己擅自找醫生,保險公司會拒付費。今年調查人員在15個大城市打電話預約醫生。結果發現,美國人有時要等幾十天才能得到醫生的診治。第三。做各項檢查。由于預約一般要等時間較長,因此之前也有這樣的經歷:感冒時預約門診,結果等到看醫生的時候,病已經好了。如果急著看醫生,那只能去急診室了。而到了急診室,先由護士查證件、填表格、量血壓等到,進行一系列繁瑣的檢查,然后再由醫生看病。第四。買藥和支付賬單 美國的醫院不涉及交費和取藥。絕大多數人都買醫療保險,10天或半個月后醫院會將賬單寄給你的保險公司,根據個人保額不同,賬單金額高低,保險公司或者付清全部賬單,或者只付一部分。藥可以在醫院外的藥房里買到。醫療費由醫院和保險公司共同協商決定。這也決定了賬單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案例二 窮人沒錢也能看病
窮人選擇急診室------在美國,對于老弱病殘、貧窮人士來說,美國政府提供公共保險,包括特殊疾病、兒童、殘疾人、孕婦及特殊人士等專項免費醫療項目,因各州的情況不同而不同。不管是哪一個州,都有法律規定,對于前往急診室的病人,一定要醫治,不管對方的身份,是否有錢。對于很多貧窮人來說,急診室是他們獲取治療的最好最快的選擇。而對于那些不屬于免費醫療服務范圍內的窮人,生了病需要入院救治的,美國的各個大醫院都設有專門基金用于此類病人,慈善機構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自助。但實際上,醫療系統為這些付不起錢的人治病療傷,成本最終還是要轉移到那些買了保險的美國人身上,讓大家的保費都水漲船高。
更多精彩內容分享可關注優朗英語官方網站,會不定期推送!